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重庆 > 重庆首页

湖北、湖南

【字体:   2013-09-05 08:58:50   来源: 中国天气网重庆站

 

                       武汉高校迎接新生入学(来源:人民网)

 

武汉气候特点: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冷夏热。从数据上来看,气温年较差大致在25℃以上。其中,一月份气温最低,多年1月月平均气温为3.5℃,7月份气温最高,多年7月月平均气温为28.9℃。

从四季情况来看,武汉春夏秋冬比较分明,但春秋两季的时间很短。武汉的夏天的天气很热,因为湿度比较重,所以这里的夏天尤其闷热,经常会有蒸桑拿的感觉。此外,夏季紫外钱特别强,不少同学来说,遮阳伞、防晒霜是夏天不可或缺的东西,同学到了武汉开始新的生活,夏天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防范紫外线。

冬天风比较大,靠近湖的一些学校,冬天风特别大,由于屋内没有暖气,所以感觉冬天很冷,没有空调手脚会特别的冷,基本上无法认真的学习。所以前往武汉读书的同学,不要觉得帽子、围巾、手套说的有些夸张,其实这些都是冬天的必备保暖品。建议同学们多带一些棉被、棉衣等物品来抵御冬天严寒。

天气生活提醒:据中国天气网监预测,未来一周武汉仍有降雨洒落,最高温维持在30℃以下,同学们注意携带雨具,路面湿滑,最好穿一些防滑的鞋以免滑伤。许多高校即将迎来军训,前期会享受到凉爽的军训时机。到了后期气温将逐渐回升,同学们需要做好防晒工作,出寝室半小时前就需要擦好防晒霜。

同学们刚到武汉,在饮食方面,由于口味不同可能会不太习惯。心理方面,从高中到大学这个阶段可能还未适应过来,此时的军训比较辛苦,以至于同学们在新的环境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再加上逐渐转为秋季,气候日渐干燥。各方面的问题加在一起,就更加容易使人情绪产生波动,烦躁、伤感,甚至忧郁、悲伤,所以同学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这样才能减缓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另外,武汉就昂逐渐进入秋季,因此昼夜温差将比较大,同学们注意添加衣物御凉。这个时节脾胃病高发季节,因此有类似病症的同学应格外注意调停脾胃,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还有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当注意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食物。
   
  

长沙气候特点:

长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的气候特点一是增温迅速,气温变化大;第二个是阴雨连绵,空气潮湿。夏季漫长酷热,一般长达4个多月,既是全年最长的季节,也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夏季另一个特点是降水不均,旱涝无定。

秋天长沙雨水逐渐减少,而且秋燥的特点十分明显。不过虽然秋天时间较短,但晴天较多,虽说从炎热的夏天转向秋凉,但气温略高于春温,比较舒适,因而长沙民间有“十月小阳春”的说法。

冬季无严寒。数据显示,长沙月平均气温多在 5℃以上,最冷的 1 月份月平均气温有 1.6℃,最高曾达到了8.6℃。再加上雨水相对适量,所以这里的冬季并不萧索,使得常绿的阔叶树木如香樟、女贞等仍然葱笼翠绿。

天气生活提醒:据中国天气网预测,长沙今明两天仍有雨水洒落,明后两天雨天降回去暂停,届时气温将逐渐回升,最高温可达34℃。天气变化迅速,同学们需要注意增减衣物,避免冷热交替,引发感冒。

此外,长沙此时正值夏末秋初,在饮食上同学们需要注意,多吃利水渗湿的食物,如鲫鱼、泥鳅、扁豆、冬瓜、绿豆芽;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草头、百合、马兰、莴笋、黄花菜等食物,既可清泄暑热,又健脾利胃增进食欲;多吃酸味食物,如西红柿、柠檬、草莓、葡萄、山楂、杨梅、猕猴桃等,既能敛汗止泻,又可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消食。

长沙逐渐转变为秋季,这个季节容易秋燥,所以同学们需要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容易上火;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水果中效果最好的是梨,其次像甘蔗、香蕉、苹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秋季皮肤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补水。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多补水,在日常生活中最好带上一瓶喷雾来保湿,也可以多喝一下汤水来缓解秋燥。
  
  

编辑: 中国天气网重庆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重庆市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