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重庆 > 重庆首页

农业

【字体:   2012-10-10 17:24:29   来源: 中国天气网重庆站

持续的连阴雨可以造成连续低温冷害和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连阴雨四季都可能出现,不同季节的连阴雨对农业造成的影响不同。但连阴雨天气也有好的一面,如有助农田蓄水等。

弊:影响农作物生长 病虫害频发

农业

春季连阴雨至秧苗溃烂(资料图片)

春季连阴雨常常伴有低温,会引起烂种、烂秧、死苗等现象,还会导致大春作物发育不良,是重庆市中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春季连阴雨也影响小春作物的扬花、授粉及灌浆成熟,容易引起小麦、油菜的病虫害发生、蔓延。

初夏连阴雨主要影响大春作物的扬花、授粉、初期灌浆,以及小春作物及时收晒,是重庆市中稻生产仅次于伏旱高温影响的最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盛夏连阴雨发生频率不高,但8月上中旬的连阴雨对大春收晒有一定的影响,连阴雨结束后,气温迅速回升,对在土作物,特别是蔬菜生产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农业

连阴雨致秋收玉米霉变

秋季连阴雨发生频率最高,常伴有低温,主要影响东南部及其余中高海拔地区的大春作物收晒,对部分地区再生稻的齐穗、扬花危害也较大,也会影响小春作物的播种出苗。

冬季连阴雨主要影响蔬菜生长,还极易导致小春作物病虫害。

利:有助农业蓄水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连阴雨也是如此。如果只关注连阴雨带来的种种不利,忽视益处,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连阴雨天气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丰富的降水,特别是贵如油的春雨,利于防治干旱的发生,如果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协调,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益处。

持续降雨还可增加水库蓄水、保障生活、生产用水,特别是对于电力行业来说,丰富的降雨量可能保障供电,避免拉闸限电的发生。


■应对措施

近日,阴雨连绵,持续降雨已对我市玉米田、瓜菜田作物带来了较大影响。一起来看看农民朋友应如何应对秋季连阴雨。

一、玉米田管理措施:

1.对积水田块,及时排除积水。

2.对晚熟玉米田促早熟措施

1)扒皮晒粒:晚熟地块,此法可促早熟一周以上,且增产5%~10%。方法是:在玉米蜡熟中期籽粒表层有硬壳时,将苞叶轻轻扒开,籽粒全部裸露,让阳光直晒。但在正常成熟或活株成熟的品种,不宜扒皮。

2)削除株梢:即将果穗上部植株顶梢削除部分。削顶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削顶越早减产越大,这是因为灌浆养分主要靠这些叶片提供。因而削顶不可早于蜡熟初期,而且果穗上部应2~3片大叶。

3)带穗收获:在玉米蜡熟末期,将其秆带穗砍倒,逆向竖起,堆积一段时间,使茎秆里的养分输送到籽粒中去,增加粒重。这种方法应去掉顶尖,只留果穗和下部茎秆。这样在不减产的前提下,收获期可提前到蜡熟末期。

3.小麦播种

合墒后耕翻播种,秋涝时防止湿墒耕翻,造成僵板,可以人工耪地松土后撒播,撒播田要根据品种、播期、整地质量等情况酌情加大播量。

二、蔬菜田管理措施

1.对低洼田块要注意及时排涝,通风降湿减少病害;在日光温室前后建排水沟,用玉米杆或塑料薄膜围住后墙基部减少雨水冲刷。

2.芹菜出现苗期根部病害后,可以用恶霉灵1000倍液或根福星600倍液加生根壮苗剂灌根防治。

3.秋菜花、秋甘蓝易发生和流行黑腐病。在阴雨天转晴时要及时中耕排湿,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减少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可用70%敌克松1000倍液喷雾,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每7-10天一次,还可用25%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进行防治,连喷2-3次。

4.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积水,造成沤根。

三、果树管理措施

提醒广大果农狠抓果树病虫害防治、及时排水降湿,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天气对果树正常生长的不利影响。在促进果品优质高产的同时,要十分警惕持续阴雨高湿天气导致果树落叶病等果树病害的爆发和流行。具体采取三种办法:

1.及时排除果园积水,排涝降湿,降低渍涝对果树的危害;

2.及时疏除徒长枝、过密枝、遮光枝、无效枝及剪除部分有病枝梢叶,降低郁蔽,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病害爆发和流行;

3.雨后要抓住有利时机喷洒农药,将早期落叶病病害影响降至最低。

四、其他措施

1.对日光温室、钢架大棚进行检查加固,清除棚内积水。适度通风排湿;棚内使用烟雾剂进行熏蒸杀灭病虫。及时排除露地菜田块积水,对受损蔬菜及时采摘,尽快出售,减少阴雨损失。

2.修补加固畜禽圈舍;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开展紧急免疫接种;严格养殖场(园)消毒;强化畜禽运输环节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经营病死畜禽行为。

4.指导园区、合作社和群众及时修复损毁生产路、渠道等基础设施。

5.开展雨后蔬菜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培训活动,讲解实用技术、提高生产。

编辑: 中国天气网重庆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重庆市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