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重庆 > 重庆首页 > 气象服务产品 > 重要天气

我市即将进入晴热少雨伏旱时段

【字体:   2018-07-11 11:54:23   来源: 中国天气网重庆站

今年入汛以来(5月1日~7月9日,下同),我市呈现气温偏高、降水量正常、暴雨频次偏少的特点。根据最新资料分析,预计从7月10日开始,全市将由涝转旱,各地陆续进入阶段性的晴热少雨时段,大部地区≥35℃的高温日数将达到2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左右,大部地区将出现20~25天的伏旱。预计7月下旬后期至8月中旬将有1~2次较强降雨天气过程。

一、入汛以来气候特点

(一)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今年入汛以来,全市平均气温为23.9℃,较常年同期(23.5℃)偏高0.4℃,较去年同期偏高1℃(图1),其中5、6月分别偏高0.2℃和0.5℃,7月上旬(截止9日)偏高0.3℃。各地平均气温在20.9~25.6℃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沙坪坝、北碚、渝北、璧山、江津、铜梁、荣昌、永川、大足、石柱、长寿、彭水、开州、梁平、丰都、万州和奉节气温偏高0.5~1.1℃,其余地区气温正常(图2)。期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8.5℃(开州,6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1.5℃(城口,5月23日)。

图片2.png

图1 5月1日~7月9日全市平均气温历年(1951~2018年)变化(℃)

图2 2018年入汛以来(5月1日~7月9日)平均气温(a,℃)和距平(b,℃)空间分布图

(二)高温日数偏多。入汛以来,全市平均35℃以上高温日数为6.1天,较常年同期(4.3天)偏多1.8天,较去年同期偏多3.3天。高温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北部,开州最多为16天。期间, 5月15~17日和6月25~29日出现了2段区域高温过程,强度分别为轻度和中度(表1)。

表1重庆2018年以来区域高温过程综合评估

11.jpg

【区域高温综合指数等级划分标准: D≥4轻度,3≤D<4中度,2≤D<3重度,1≤D<2特重。】

(三)降水总量接近常年同期。入汛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86.6毫米,接近常年同期(394.2毫米),较去年偏少1成(图3)。其中5月偏多3成,6月偏少4成,7月上旬(截止9日)偏多近4成。各地降水量在255.7~681.4毫米之间,空间分布不均,其中巫溪最少,彭水最多;与常年同期相比,巴南、潼南、黔江、武隆、秀山、彭水、开州和巫山偏多2~6成,北碚、渝北、铜梁、万盛、忠县、长寿、丰都、石柱和巫溪偏少2~7成,其余地区降水正常(图4)。期间,日雨量极值为266.9毫米(酉阳杉岭,7月5日),小时雨量极值81.4毫米(酉阳杉岭,7月5日00~01时)。

QQ截图20180711113527.jpg

图3 5月1日~7月9日全市平均降水量历年(1951~2018年)变化(毫米)

图4 2018年入汛以来(5月1日~7月9日)降水量(a,毫米)和距平百分率(b,%)空间分布图

(四)暴雨频次偏少,强度略强。入汛以来,共出现“5.4”“5.21”“6.18”和“7.2” 4场区域暴雨天气过程(今年以来共出现7场),其中“7.2”区域暴雨过程持续时间最长,“5.21”区域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最强(表2)。与去年同期(6场)相比,场次偏少、强度略强。

表2重庆市2018年区域暴雨过程评估(资料截止7月9日20时)

QQ截图20180711115125.jpg

【区域暴雨综合指数等级划分标准: F<0.15轻度,0.15≤F<0.25中度,0.25≤F<0.4重度,F≥0.4特重。】

二、后期气候趋势展望及建议

(一)后期气候趋势展望

预计从7月10日开始,我市将由涝转旱,各地陆续进入阶段性的晴热少雨时段,大部地区≥35℃的高温日数将达到20天左右;期间我市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地区为38~40℃,平坝、河谷地带可达41℃左右。我市西部、中部、东北部将出现20~25天轻到中度的伏旱,期间仍有局地强对流天气。7月下旬后期至8月中旬有1~2次较强降雨天气过程。

(二)对策建议

1.继续做好强降水天气预报预警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防御工作。7月中旬至8月,局地仍会出现暴雨及强对流天气过程,各地需继续加强暴雨洪涝及其可能引发的小流域山洪、地质滑坡及泥石流等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2.做好防暑降温、森林火险及高温诱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等防范工作。从7月中旬开始我市各地将陆续将进入阶段性的高温少雨时段,高温中暑、森林火险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加大,需加强防范。

3.做好交通旅游安全及防溺水工作。7-8月份正值暑假期间,又是市民旅游旺季,局地性突发性风雹雷电风险较大,提醒相关部门做好交通旅游安全以及学生防溺水工作。

由于气候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密切关注气候信号,及时提供滚动监测和预测信息。

编辑: 吴琦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重庆市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